2006年8月31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回归的监狱大学生职场显身手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郑建国

  《省一监10年出了22个大学生》这篇刊登于本报8月24日头版的报道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。这些高墙里走出的大学生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吗?自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?记者经过深入采访,将问号一一打开。
  戴小红是省一监最早参加自考的服刑人员之一。2004年他出狱时,取得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。“我是杭州人。考虑到旅游城市需要外语专业人才,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。”
  小戴之前只有初中英语水平。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,终于在出狱前考出了全部大专课程。“这个过程中,监狱给了我很大帮助,比如提供学习资料、进行考前辅导等。”出狱后,戴小红还参加了浙师大的英语实践科目考试,口语和听力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。
  虽然有过不光彩的过去,但凭着自己取得的学历,戴小红的求职路走得还算顺利。他做过房屋中介、车辆保险,在颐高数码广场做过电脑维修,最高月薪达到了3000多元。扎实的英语底子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,工作中遇到的英文资料大多难不倒他。连开出租车的哥哥在营运中遇到老外,都会让小戴接听电话帮助交流。
  “其实在狱中参加自考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取得了学历,而是提升了自身素质,培养了学习兴趣,形成了良好的心态。这对我们重新走向社会有着很大帮助。”如今,戴小红每天都要看看英语书,上网查看一些英文资讯。他说,随着杭州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,他所学的英语会越来越有用武之地。
  记者了解到,从省一监走出的大学生中,像戴小红这样顺利融入社会的不在少数。开化人傅俊华在狱中取得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科文凭,出狱后他和朋友合作,在衢州开起了自己的小公司,生意做得挺红火。温州人王某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,回归后进入当地一家公司做起了人事主管。
  即便是还在服刑的自考大学生,也因自己的付出收到了可喜的回报。据省一监教育改造科介绍,在近年来监狱与当地企业联合举办的多场狱内就业洽谈会上,获得自考学历的服刑人员最受企业欢迎,不少人甚至当场就与企业签下了就业意向书。